一、对闽雷文化交流的认识
有人说闽南之行是寻根之旅,笔者不甚认同这个观点。理由如下:
首先,文化如水,其流动方向是从高处到低处,从密集流向疏阔。当年,从河洛文化演变而来的闽南文化流向雷州半岛的时候,雷州半岛的文化发展是处于比较原始的时期。“由福建迁来的大批讲闽南福佬话的群体,其政治、经济和人文风尚都挟带来巨大的优势,促使讲‘蛮言’的俚人汉化,在语言上产生融合而出现雷州话。”可以说闽南文化是雷州半岛区域文化主要母体文化之一,甚至可以说雷州话是闽语分化出来的子方言,但却不能认定雷州半岛区域文化是闽南文化的子文化。须知,在闽南文化进入雷州半岛以前,该区域就活跃着特征鲜明古越文化、壮僮文化和黎瑶文化。文化的某些方面,可以有先进与落后之分,而有的部分则只有不同特色,无所谓先进与落后。正是这些不同特色的文化在这个风雷激荡的地方融合交流,才产生了古老神奇的雷州半岛区域文化。
其次,在文化交流中,由于文化传播新区总是有选择性地接受其优秀成分,或者异质文化进行杂交形成优势。所以文化新区往往产生许多新的元素,出现其母体文化所没有的优秀特征。比如美国文化是以欧洲文化为主要母体,但是发展的比欧洲更健康。雷州半岛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随着历史的变迁、移民的流动,黎、瑶、壮、察、侗、苗等少数民族不同的信仰、不同的习俗和各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在竞争碰撞中相互学习、吸纳和融合,形成复杂的文化形态。有的生命力极强的艺术形式保留至今,如飘色、傩舞、人龙舞。到宋代,流放官员的不断到来,带来中原文化和贬谪文化的新元素,本地文化也照样接纳不误。各色文化熔为一炉,铸成一体,形成了开放包容、阳刚进取的“雷阳文化”。
再次,雷阳文化中产生的优秀代表对闽南地区进行文化反哺,促进了当地的文化发展。雷州半岛籍人士在历史上不乏去福建任职的,如明代陈氯胃V菸乐事。邓士元,任漳州府盐运司同知。邓邦基,任兴化府知府。清代林家宝,任福建厦门分府。这些官员把莆田文化传播到雷州半岛,又把雷州半岛的文化带到闽南去。其中,贡献最大的要数清代著名历史文化名人陈。陈一生仕宦生涯,有一多半时间与闽南地区密切相关。刚入仕途,陈就被派到福建古田任知县,后来以廉能俱优,被选派到海峡对岸的台湾县任县令。在四川学政任上一届未满,又因张伯行举荐被调往台湾。在湖南巡抚任上只干了五个月,又被调任福建巡抚。究竟原因,除了因为陈品质清廉,能力超强,就是因为他对闽南地区文化的熟悉。陈回到闽南地区的时候,本身具有巨大的文化优势。在他的主持下,促进了闽南地区的文化的发展。
二、闽雷文化交流的收获
正如邓碧泉同志在莆田市召开的2010年莆田—湛江文化交流座谈会上所指出的:“湛江人来莆田,是为了追踪祖先敢闯敢干的激情,是为了挖掘我们的优秀历史文化资源,建设文化强市而寻找启发,所以到人杰地灵的莆田来学习考察。”笔者随团前往,也一直在思考,莆田之行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启示一:发展宗教文化
莆田人花大力气发展宗教文化,他们的思路是集朝圣——观光——度假与一体,建设大规模的宗教场所。莆田是妈祖文化的发祥地,莆田人在湄洲岛上建设以妈祖庙为核心的妈祖文化园区,投资已达67亿,营造出一片震憾人心的文化盛景。这个思路把人们的宗教心理和观光需求巧妙结合,无疑会带旺旅游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与莆田相比,湛江有着更为丰富的宗教文化资源。湛江历史上有冼夫人崇拜,妈祖崇拜,还是粤西地区佛教文化中心,雷州九龙山佛教文化城已经建设成雷州半岛上独一无二的念经修持、游览观光的风水宝地。由于上世纪有过长达半个世纪的殖民地,尚有许多基督教文化遗存。学习莆田经验,精心打造这些宗教文化圣地,对于广大文化层次不同的百姓进行精神安顿、心理疏导,以及促进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
启示二:发展特色文化
莆田木雕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素以“精微透雕”著称。今天,莆田人继承这个优良传统,建造起一座气势宏大的工艺美术城,并把这个商业区建造成四A级风景区。里面的货物可谓精雕细刻,货真价实。
湛江文化特色鲜明,有许多专题可以做大做强
其一,建设廉政文化基地。目前湖光岩清风林建设已经粗具规模,借鉴海南省大力发展海瑞文化的经验,我们可以植根历史,把廉政文化建设继续推向深入。湛江有与海瑞齐名的岭南三大清官之一的陈。我们可以借中纪委反腐倡廉的东风,在雷州市和湖光岩继续精心设计,建设廉政文化基地。
其二,保护广洲湾文化遗存。湛江历史上曾有43年的法国殖民经历,留下许多异域文化特色。有的遗存,标志着湛江人民抗击外国侵略者的英勇精神,有的遗迹,可以丰富湛江文化的多样性,增添异域色彩。目前已经建成寸金桥纪念广场,可以循着这个思路,以广湾商会会馆为中心,修复三民路旧貌,形成独具风彩的特色文化区。
其三,重视南珠文化建设。湛江正地处祖国大陆的最南端,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丰富的天然饵料资源,自古以来就是南珠的重要产地。然而,在“南珠之乡”争夺战中,广西北海市却抢了湛江风头。南珠不仅被列入北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一步北海还计划将当地“南珠文化”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南珠”的原产地,湛江的海水珍珠产量占全国珍珠产量的2/3。湛江又有粤西高校广东海洋大学为依托,在珍珠生产领域有著名的科研成果“海大珍珠”。所以,湛江要充分利用核心竞争力,重视这场“南珠之乡”的品牌争夺战,对“南珠文化”进行有效地挖掘、保护和传承发扬。(责任编辑:品牌湛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