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环北部湾网

遂溪农业转型升级发展模式探讨

发布时间:2019-02-19 13:34 | 分类:专家访谈 | 作者:品牌湛江

 

    遂溪地处粤、桂、琼三省交汇处,东接湛江市区,西临北部湾,南扼海南交通咽喉,是大陆通往海南及大西南经湛江进出口的重要枢纽,拥有丰富的土地和农产品资源,发展现代农业得天独厚。遂溪要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发展现代农业,必须着力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必须着力推进标准化、产业化和特色农产品加工功能区建设,必须着力培育追求规模效益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必须着力培育职业农民,发展合作组织。

 

    一、遂溪农业转型的发展成效

 

    近年来,遂溪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以新模式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初步形成“公司+基地+农户”和“企业十政府十银行十农民经济合作社”的发展模式。目前,遂溪已有14个农产品通过认证,其中中国名牌产品1个,广东省名牌产品5个。遂溪的农业总产值也从2005年的50亿元左右上升到2011年的120亿元,农业转型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1、传统农业已从“一枝独秀”走向了“百花齐放”。随着市场经济转型脚步的加快,遂溪农业已走上了多元化、产业化的产业化道路。形成了糖蔗、北运菜、火龙果、香蕉、南药、蚕桑、花卉等10个特色农业基地。

    2、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带动现代农业发展。正大(湛江)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基地项目,是遂溪现代农业龙头企业的典范,“正大(湛江)项目投资120亿元,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超100亿元,可带动就业20多万人,每年带来土地租金收入和工资性收入l6.3亿元,税收6个多亿。2011年遂溪农业龙头企业资产总值18.2亿元,带动农户10.3万户,其中通过订单带动农户6.5万户,户均增收2083元。

 

    二、遂溪农业转型升级面临问题

 

    近年来,遂溪增加了对农村、农业的投入,农业产业发展速度较快。但从总体上看,与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比,面临土地要素、生产成本、环境因素、人才队伍、技术短板的制约,新情况、新问题日益突出,农业转型升级存在几大制约因素:

    一是承包土地依然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模式为主。目前,遂溪土地依然是以家庭为单位承包经营,全县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只有28.3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33.4%。这种以分散经营为主要特点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由一家一户经营,规模小,已经无法适应以市场化、规模化、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农业发展要求。

    二是农业产业化起步较晚,基础薄弱。目前遂溪农业机械化水平偏低,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土地土壤活性不高,导致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困难重重。

    三是分散型经营模式让农产品难以进入大流通领域。目前遂溪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除甘蔗外其他农产品加工数量有限,且以初级农副产品加工型的居多,农产品深加工程度低。

    四是农业科技基础薄弱。据统计,遂溪农业人口约84万人,小学文化程度占38.1%、初中占31.7%、高中以上占21.4%、文盲半文盲占8.8%。农业科技成果只有20%-30%得到推广,5%得到广泛应用,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只有10%-20%。目前从事农业的一般为老人或妇女,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者、种养殖大户的年龄也都偏大,导致开展农业转型升级缺乏科技和人才支撑。

 

    三、加快遂溪农业转型升级几点建议

 

    “大产业、大发展、大作为、大跨越”是新时期农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遂溪农业转型升级必须在发展模式上不断创新,坚持“项目带动、科技领先、市场引导、讲求效益”的工作思路,树立“腾笼换鸟”的发展理念,围绕四大模式加快转型升级。

    一是农业龙头企业带动模式。农业龙头企业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随着正大现代农业项目落户遂溪并建成投产,加上遂溪原有的大华、金岭等农业龙头企业发展,遂溪逐渐从传统农业大县走向农业强县进程。推进遂溪农业转型升级,产业转型是关键,培育经济实力强、辐射范围大、以加工型和外向型为重点的龙头企业是基础,打造品牌产品、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是核心。一直以来,遂溪农产品种类单一,农产品科技含量低,品牌效应差,市场竞争力弱。因此,必须确立品牌理念和意识,做强一批特色农业品牌,打造出遂溪农产品的品牌。如金岭糖业集团,通过品牌产品的打造,生产出精幼砂糖等品牌产品,实现了利润比普通白砂糖高14.3%,大大提高了企业效益。正大(湛江)现代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成功引进就是遂溪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成功典范。该项目通过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供——销”一条龙的模式为依托、以千家万户分散的农民适度规模经营为基础,把企业、农民、政府、市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发展格局。下一步,遂溪应以正大现代综合开发项目和广东北部湾农产品流通综合示范园区项目建设契机,坚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中央、省、市各级政府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致力将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现以龙头企业带动,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拉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

    二是高效农业示范园模式。抓住“中国——东盟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建立带来的机遇,大力实施高效农业示范园发展模式,引用工业化的理念指导好、经营好和发展好农业是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2008-2012年,先后实施了“中国——东盟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杨柑红心火龙果产业园示范与推广”、“遂溪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示范与推广”、“遂溪马六良辣椒大棚高产示范与推广”等项目,通过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引进科研单位的高新技术成果,结合遂溪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加大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力度,引导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向优势产业和优势区域集中,推行农业科研单位与农户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运用利益机制来加快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对传统农业的技术改造,建立起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运行模式,即“政府+科技成果+示范园+农户”的模式,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意识,提高科技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贡献率。同时,充分利用正大现代农业项目、杨柑万亩火龙果基地、马六良新农村等打造一条独具遂溪特色的“新农村——乡村农家乐——现代农业”特色农业旅游观光产业,打造独具遂溪特色的旅游品牌。

    三是区域化、集约化经营发展模式。农业产业化集群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农村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由之路。遂溪要实现农业转型升级,必须在推行区域化、集约化经营上寻求新突破。首先要推进县、镇两级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中心建设,培育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和流转中介服务组织,落实好推进土地流转、发展农业规模经营的政策措施,消除农民土地流转的后顾之忧,促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健康发展。目前,遂溪农民专业合作社有20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上存在认识不到位、管理不到位、扶持不到位、作用发挥不到位等问题,因此要坚持发展与规范并举,加大工作力度,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其次要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农产品大流通市场等三大载体建设,重点发展区域特色强、竞争优势强、科技含量高、成长空间大、带动作用大的农业产业集群,积极探索“超市+基地”、“超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超市+农产品市场”等营销方式,构建好遂溪现代农业生产和市场营销网络,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企业与农民互利双赢。

 

 

(责任编辑:品牌湛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