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的魂。民间文艺更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沉淀。我国源远流长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经过五千多年的承传,已经成为我们的文化瑰宝。
湛江地处祖国大陆最南端——雷州半岛,蕴藏着丰富、厚重、独特的红土文化、海洋文化和旅游文化资源,其中,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就十分深厚。在不断推进的文化大市建设进程中,重视我市的民间文化的挖掘、抢救、保护、发展,对加快我市文化大市的建设是十分重要的。
抢救本土文化刻不容缓
没有文化的民族是没有灵魂的民族,同样,没有文化的城市也是没有灵魂的城市。围绕着建设现代新兴的港口工业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全市人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城市居民的文化生活质量和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为目标,我市提出了建设文化大市的战略部署,并在建设文化大市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形成一地一品、一地一特色”的雷州民间文化品牌,努力创造“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广东省民间民族艺术之乡”。这可是顺民心、合民意的灵魂工程。历史证明,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越是本土的越是世界的。只有带着本土的作品,才能走向世界,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可以说,重视民间文艺的发展,是建设文化大市这一伟大工程之十分重要的内容。
一个城市要有自己独特的地理人文、风俗习惯。湛江包括整个雷州半岛,是雷剧之乡、粤剧之乡、版画之乡,还是飘色、人龙舞、醒狮、舞鹰雄等民间艺术之乡。拥有众多独特的、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比如红土文化中的“雷”文化就有雷州石狗、雷州姑娘歌、雷州换鼓、雷州古建筑、雷州木屐、雷州走马灯、雷州白切狗、雷州白米乙 等等。这些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正是我们在建设文化大市中有待挖掘、抢救、保护和打造的品牌文化。
遗憾的是,这些优秀的民族民间文艺遗产中相当一部分正濒临被湮没。2004年4月13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程试点工作交流会上,文化部已经将广东民间工艺雷州石狗列入29个项目之一。并已经先后派专家学者来考察评估,可喜可贺。然而,还有上八百年历史的文化瑰宝“雷州姑娘歌”、“白戏”、“咸水歌”及“湛江舞鹰雄”等等,一大批红土文化、海洋文化和旅游文化资源还未得到开发和利用。不少有识之士也提出了同感,认为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珍惜,及时挖掘、抢救、保护和发展,才能服务社会、造福人类。这是一项功德无量、垂青千古的伟大工程。为此,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及时抢救、挖掘这些民间文化遗产,将之打造成建设文化大市的文艺品牌,是非常重要的。
民间文艺在建设文化大市中占有重要地位
就全国来看,城市文化建设和城市经济建设可以相提并论。江苏省利用文博大省优势,云南省提出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甘肃省提出以敦煌为龙头,以丝绸之路文化民族民间文化为重点,以文化生产和文化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特色大省,我们湛江,依托雷州半岛的独特人文资源,建设文化大市绝非难事。
目前,湛江市各级政府已经开始重视开发当地的民间文化艺术。湛江市政府在2002年举办的“广东省民间艺术湛江邀请赛”有30多支来自各全省各地的民间艺术代表团参加,还在赤坎、霞山两地巡游,震动很大。2003年“中国舞狮艺术湛江邀请赛”又在我市举行,港澳雄狮与南北狮齐集港城,舞技竞风流。今年,湛江市还将举办“中国湛江国际舞狮邀请赛”。这些对推动我市两个文明建设,促进优秀旅游城市的建成起到极大的作用。
湛江有很多地方还争相创建以民间文化、历史名人和古建筑为主的特色文化村,并以此为契机,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资源。如雷州的邦塘村、吴川的文屋村、徐闻的包宅村等等,从而推动文化大市建设。有的民间文艺已经走出了湛江、走出中国、走向世界。2002年元旦,广东省在肇庆举办首届民间艺术表演赛,我市组织了“湛江民间文艺家协会文车醒狮团”和“廉江新华鹰雄队”参赛,双双夺金。文车醒狮团为湛江醒狮夺得了历史性的第一块金牌,之后,该村召集群众开大会庆祝,村中青少年纷纷要求加入醒狮团,并在团长杨敖的带领下捐款60多万元修建从文车村至湛江市区的4公里长的水泥路,促进该村两个文明建设,也改变了该村原来的不雅称谓。两年来,文车醒狮已经为湛江争来一系列荣誉;中国舞狮艺术邀请赛银奖;北京国际旅游文化节表演最高荣誉奖;中国舞狮艺术邀请赛金奖……还应法国邀请代表中国参加2004年中法文化年,在法国香榭丽大街表演、国庆在中国北京表演,中央电视台、电台,香港凤凰电视台,广东电视台、《人民日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等中央和地方新闻媒体多次报道,声名在外。此外,还为遂溪争得“中国醒狮之乡”的荣誉立下汗马功劳。现在,这一民间艺术已经成为湛江响口当 口当 的民间文化品牌,并已在建设文化大市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曾经获得全国民族民间艺术电视音乐大赛金奖、被称为“东方一绝”的“东海龙人舞”,是湛江民间艺术的另一品牌,并已为湛江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吴川市民间艺术庞永林等人制作的飘色造型《游湖街伞》、《康熙王朝》和电动彩塑《哪吒》、《西游记》等,应邀请参加2003年9月在北京国际科技会展中心举办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精品艺术展,并获金奖,被荣誉为“独具中国岭南民间艺术风格”,树立我市的又一个文艺品牌。此外,还有雷剧、粤剧、版画等民间文化艺术,对宣传我市、树立我市文化大市的品牌形象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加快民间文艺产业化,促进文化大市建设进程
传统文化艺术与市场经济想结合,走产业化之路已经成为抢救、保护和发展民间文化艺术的唯一出路。从我市的具体事例也说明这一点。如湛江的雷剧和粤剧,经历多年的发展壮大,已经走上了产业化。雷剧曾经只能够在乡村的土戏台上表演,如今,雷剧已经制成为光碟的形式在各大都市的音像超市里销售。文车醒狮团原是由个人出资的民间组织,现在已经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民间艺术表演团体,其发展之快,除了其建队立团思想明确,表演技艺不断创新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依托民营企业作后盾,比如今年春节到法国巴黎表演,需要10多万元作经费,除了政府支持部分以外,相当一部分是民企民冠名等方式支持赞助解决;另外,还采用演出与代理培训相接合,市场增加收入。如果其他民间艺术表演制作成为光碟上市销售等等,形成产业化,那么,对建设文化大市的影响就不可同日而语。
一些开发较迟或与市场经济挂钩较差的民间文化艺术团体,还需要政府扶持、保护、指导,毕竟,它们都建设文化大市的砖瓦。
党的十六大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湛江独特的红土地孕育了浓厚的雷州半岛文化,这将成为湛江建设文化大市的也是可行的,因为,湛江有着深厚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在推动着。